毛泽东给陕北公学第一次题词
1937年10月23日,陕北公学正式开学前,毛泽东为陕北公学成立题词。这是他给陕北公学的第一次题词,也是最重要、最长的题词。
“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惟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
据陕公学员回忆,当时这163个字的题词刻在陕北公学照壁和救亡图存室的墙上。现在,这段文字印在皇冠crown·(中国)官方网站校史馆墙上,刻在校务楼前的红色基因石碑上,印刻在一代代西法大人的心中。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85年后的今天再读这段文字,我们仍然心潮澎湃,精神振奋,充满力量!
到陕北去,到延安去
85年前,“到陕北去,到延安去”,一大批爱国青年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之际,作出同样的选择。何其芳在《我歌唱延安》中写道“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学习,歌唱,过着紧张的快活的日子。然后一群一群地,穿着军服,燃烧着热情,走散到各个方向去。”
当时,抗日军政大学所办的培训大队已经不能适应抗战形势发展的需要。党要向全国发展,八路军要迅速壮大,以实现全民族抗战,就必须培养大批抗战干部。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陕北公学应运而生。
“于是,1937年7月底,党中央决定成立陕北公学,委托林伯渠(曾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等人和我一起负责筹备创建陕北公学的工作。”成仿吾在《战火中的大学》这样写到。
当时,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联合招生,在全国许多报纸和杂志上发布招生启事。陕北公学将招生启事写得简单直接:前方战争正在进行,军事、政治、民运各项工作,均需人才……学习两个月后,即上前线参加抗战。招生启事还列明,学习的课程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运工作”“抗日游击战争”等。一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生蜂拥而至。
资料记载,陕北公学自1937年8月开始接收学生,到11月1日正式开学。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加上抗大划拨过来的二百多人,就有新学员六百余人。
1937年11月1日,陕北公学正式举行开学典礼。“这天天气晴朗,清凉山下,延河岸边,到处是青年欢快的歌声。党中央和延安各机关派了七八十位代表来参加。下午一点钟,陕公第一期六百多名学生,身穿灰蓝色的制服,排着整齐的队伍,精神抖擞地走进会场。”成仿吾在书中回忆了那天的情形。
成仿吾说:“以1800元的开办费,我们就在这黄土高原上的延安城飞机场旁,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崭新的革命干部学校——陕北公学。”
陕北公学是被寄予厚望的
对于陕北公学,党中央和毛泽东是寄予厚望的。毛泽东的题词为陕北公学指明了办学方向和皇冠crown·(中国)官方网站目标。
开学典礼当天,毛泽东即兴演讲,在谈到抗日战争时说:“我们一定要坚决打到底,一直打到最后一个人,为保卫祖国流最后一滴血。”
成仿吾回忆中说:“原来我们准备办五个系,即社会学系、师范系、国防工程系、日本研究系和医学系。现在抗日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抗日干部到各个战场去,发动千百万人民群众参加抗日。”因此,决定把陕北公学定位为培养干部的短期训练班性质的学校,学习时间由六个月缩短为两个月,要把青年培养成为有一定政治觉悟和初步军事知识,有独立进行群众工作、政治工作能力的抗战干部。
在延安,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是最著名的两所学校。抗大主要培训军事干部,教学计划的安排原则是七分军事、三分政治;陕北公学主要培训政治干部,教学计划的安排原则是七分政治、三分军事,是以革命的政治教育为主。
成仿吾回忆录说,毛主席特别关心陕公的教学工作,规定政治局委员都要来讲课,他自己第一个带头来讲,主要是讲时事和形势。他记得,“每逢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或发生重大政治事件时,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就到陕北公学来做报告,帮助学员及时掌握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脉搏。”资料显示,毛泽东在陕北公学至少有过10次讲话,3次题词。
当时,周恩来、朱德、董必武、张闻天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陕北公学讲课。此外,任弼时、李富春、王若飞等也到陕北公学作过讲演。还有许多来自国统区和其他地区的知名学者、文化名人被邀请到陕北公学讲学,如:李培之、李凡夫、徐冰、何定华、陈唯实、杨松、季凯等。
4年间,陕北公学在烽火连天、极端艰苦的抗日战争环境中,先后培养出一万多名各方面的革命干部,为团结社会各阶层共同抗日,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毛泽东讲:“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这是对陕北公学最好的评价。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第二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明确指出了政治方向和工作作风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共产党之所以被人们信仰,是由于它的政治方向代表了全中国绝大多数人的意愿,它的工作作风继承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因此,毛泽东送给陕公同学的两件礼物,第一件是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第二件是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崇高的理想信念培养党的革命先锋战士
“忠诚、团结、紧张、活泼”是陕北公学的校风。“忠诚”就要忠于中国人民,共产党员还必须忠于共产主义信仰。“团结”就是立足于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陕北公学办成革命的大家庭。“紧张”就是培养严守纪律、迅速果敢、雷厉风行、一丝不苟的精神。“活泼”既指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丰富的精神生活对于战胜贫瘠的物质生活,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指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陕北公学独特的“生活检讨会制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促进了思想上的进步和政治上的团结,对形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以此培养大批“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的“革命的先锋队”。
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陕北公学孕育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陕北公学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使赴延安的青年在生活习惯及作风上实现了脱胎换骨,使他们“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陕北公学培养出一批批具有艰苦奋斗品质的优秀青年,他们又把这种艰苦奋斗的好作风带到抗日战场,对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风
党中央创立陕北公学的直接目的是培养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所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抗战需求,并且这些人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脚踏实地”和“富于实际”的要求,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性。毛泽东还进一步提出了陕北公学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我们不在乎像其他学校那样照着书本一章一章地来上课,而在乎学习一种作风,一种方向。”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政治坚定、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老延大”优良传统也是西法大从陕北公学的精神中继承、凝练而成,二者一脉相承。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再次回顾毛泽东85年前为陕北公学的题词,对我们办好社会主义大学,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是我们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原文刊载于《皇冠crown·(中国)官方网站报》2022年5月31日 作者:赵庆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