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大学校园里,总会活跃着一群学生社团的身影。社团在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学们可以在社团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今天,编者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些社团的前世今生。
我院学生武术协会成立
我院学生武术协会经过长时间的筹备,于1984年3月30日正式成立,并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
我院学生武术协会是在院学生会的领导下,在院体委会和院团委的指导下的一个以本院学生为主的群众性组织。它将团结全院武术爱好者,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全院性群众武术活动,以利于广大同学德、智、体全面发展。(少萍)
院学生“讲演协会”成立
在院团委和学生会的支持下,由学生自发组织的“讲演协会”于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日成立。会上,院长穆镇汉作了讲话。西安市话剧团著名演员张痴和陕西省播电台播音员丁涛应邀出席了成立大会,并作精彩的表演。参加这次大会的院领导、兄弟院校的代表、学生共有500多人。“讲演协会”的会员表演了节目。
“讲演协会”有二百二十多人报名参加。协会拟订了章程,制订了活动计划。他们打算定期进行讲演比赛,邀请名人讲授知识。(郭发杰)
我院学生“美术协会”成立
为了活跃同学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促进我院学生绘画活动的进一步开展,美术协会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二日正式成立。为了庆贺美术协会的成立,方济众还在现场挥笔作画题词。王崇人、陈延老师在大会上即席讲话,并进行了绘画表演,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美术协会在院学生会社团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了使绘画活动搞得生动活泼,美术协会将定期出版会刊,举办中国画、油画、水彩、素描等专题讲座,并聘请院宣传部朱铭老师为名誉会长,中国美协理事、陕西美协副主席方济众、西安美院教务长、副教授王崇人、西安美院版画系主任、讲师陈延老师为名誉顾问。(肖宏果)
我院学生法律服务中心成立——面向社会开辟理论联系实际的第二课堂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下午,在锣鼓和鞭炮声中,“西北政法学院学生法律服务中心”在我院大礼堂召开了成立大会。
会场主席台中央悬挂着法律服务中心的会徽,两侧横幅上写着“促进改革,振兴法制”八个大字。院团委书记孟文华主持成立剪彩仪式,院长王陆原同志为大会剪彩。法律服务中心总经理张卫民宣读了法律服务中心的章程及机构成员名单。会上,院领导致辞,祝贺法律服务中心的成立。
出席成立大会的有陕西省人民检察院顾问、省政法委员会有关同志、中国法制报驻陕记者、我院各级领导和离休老干部。
以本科生、研究生为主体的学生法律服务中心为了促进改革,振兴法制事业,开辟政法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的第二课堂,在院团委的领导下,在老师、兼职律师及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指导下,面向社会,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服务中心自成立之日起,对外正式办公。“中心”将坚持四基本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以马克思主义法学观和我国现行政策法律为依据开展服务。主要业务有:解答公民的各种法律询问,代写各类法律事务文书,接受各机关、企事业单位邀约短期培训法律理论人材,举办法制讲演,开展法制宣传,在许可范围内接受委托、充当民事代理人。“中心”为顾客实行优惠服务,收费低廉,确保信誉。(院团委办公室)
我院学生书法协会成立
我院学生书法协会在院团委、学生会支持下于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上旬正式成立。
书协聘请我院青年部副部长曹正超担任名誉会长,还聘请院内七位教工和省书协副会长薛铸、美院马耀赢和茹桂、师大卫俊秀等同志为顾问。
十二月十日晚,书协顾问、美院从事书法教学的马耀赢老师来我院给会员和书法爱好者讲了书法基础知识。(宫烨文)
我院青年经济法学社成立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西北政法学院青年经济学社成立大会,在教学大楼阶二教室隆重举行。参加大会的有院领导,学社顾问及社员代表共一百多人。
副院长穆镇汉,教务处副处长陈训敬出席了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党委青年部副部长曹正超也出席了大会。
学社赞助单位代表西安市佛教协会秘书段一了到会祝贺。
学社社长张积平代表首届理事会作了工作报告。
学社顾问代表石文琰、学社顾问中国经济法研究会理事陈克*、西北大学经济学教授何炼成、陕西省高级法院经济庭庭长史韬、西安市中级法院经济庭长熊占元、市经济合同仲裁处主任杨志敏和中国法制报记者张生华等出席会议并作了指导性发言。
西安基础大学团委、学生会、法八一级、八二级、理论系学生会、市中级法院经济处、陕西地质开发报编辑部、我院法制史教研室主任方克勤等单位和个人向大会发了贺信。
学社是在改革的大趋势下应运而生的一株幼松。它是一个由青年教师、研究生和学生自愿组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学社的宗旨和目的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三个面向”,探讨中国经济立法,司法及经济法理论问题,给经济法制工作者、爱好者提供锻炼才能,增长知识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员对能力和知识的需求。
学社设立社刊编辑部、教学科研部、经济法咨询服务部、社会调查部、对外联系部等职能部门及法律专业一、二、三、四个年级分社,理论系分社,民族班分社,西安基础大学分社,青年教师研究生分社等,以便分别开展活动。
学社聘请科研处处长张少侠名誉社长,教务处副处长陈训敬为法律顾问,院长王陆原、副院长罗楠、穆镇汉、党委书记刘自力、副书记刘明莹为名誉顾问,经济法教研室石文琰老师为顾问组长,孙皓辉老师为名誉主编。
学社的成立,标志着我院青年的学术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标志着我院教学改革全面展开。它将有力地促进我院经济法教学科研活动、推动西北地区经济体制改革。
学社自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六日院党委青年部批准之后,初见成效。诸如汇编经济论文目录索引,走向社会搞调查研究,代理经济案件,应聘担任法律顾问,邀请知名人士讲学,旁听并参加经济法理论问题讨论会等。最近,这个学社又相继召开了常务理事会,社长、分社长会议,部长会议,对学社的工作做了新的部署。(兆旻)
我院学生艺术团成立
我院艺术团于1989年3月7日正式成立。
我院艺术团是由院团委和学生会领导的学生文艺团体,下设声乐队、舞蹈队、曲艺小品队、乐队和舞台设计小组。目前有团员50多人。院团委副书记王凯担任艺术团团长。常务副院长王天木担任艺术团名誉团长。聘请西安歌舞剧院演员王丽萍等为艺术指导,院党委副书记曹正超、副院长赵炎、院长助理兼教务处长陈明华为艺术团顾问。
成立后的我院艺术团将代表我院参加省高校艺术活动。目前,团员们已投入紧张的排练活动,将于“五·四”前后与我院师生见面。(贾宁东)
我院学生通讯社成立
一九九〇年四月五日,西北政法学院学生通讯社正式成立。
经党委宣传部批准成立的学生通讯社旨在适应新形势下宣传工作的需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给热心新闻报道的同学提供锻炼机会。学生通讯社在党委宣传部的直接领导下,将通过院广播室、院刊及时准确地报道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政治思想修养,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努力培养自己成为“四有”合格大学生的情况,及时反映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要求和意见。
院学生通讯社设编辑、采访、播音3个小组。
编辑、记者组有法学系:陈俊丽、缪旭萍、张勇锋、胡锦华、任志晓、王晓玲、张战学、李忠;经济法系:侯学正、张工、杨秀环;行政法系:周少华、王敬波;劳改法系:秦鸿宾、兰仕隐、汪会平。
播音组有:张惠哲、徐静、刘辉、韩东、季国才、张智敏、李轶。
学生通讯社的同学要求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的新闻写作能力或播音水平。他们是党委宣传部和院学生会对数十名自愿报名者考核后录取的。
4月5日,学生通讯社成立的会上,党委曹正超副书记出席并讲了话。他在讲话中强调了新闻宣传在高校工作中的重要性及成立学生通讯社的必要性。他希望大家为稳定校院局势,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认真工作,大造舆论。同时,通讯社的成员要注意加强自身修养,在德智体全面发展中成为同学们的带头人。(鸿宾)
经济法系成立马克思主义学社
1990年9月26日,我院第一个以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为宗旨的学生社团——经济法系马克思主义学社正式成立。
院长兼党委书记穆镇汉、院党委副书记张力、副院长赵炎、党委组织部部长赵志高、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钟兴瑜、马研所副所长杨文汉教授等出席了成立会,并讲了话,他们对学社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就学社今后工作提出了意见和要求。
“两乱”后,不少同学经过认真的反思,重新认识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今年2月份,经济法系八八级的几位同学自动组成“马列主义学习小组”。鉴于目前学习小组的规模和活动已不能满足众多同学的要求,为了能够皇冠crown·(中国)官方网站更广泛地得到院内各有关方面的帮助,在院党委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马克思主义学社”首先在经济法系成立。
学社聘请了院党委副书记曹正超、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钟兴瑜、经济法系党总支负责人张明义、赵都及马列主义研究所、理论部、科研处的一些学者、教师任学社顾问,周忠社担任理事长,院团委书记董小龙等为理事,对学社工作进行指导。(郭秋梅 张弓)
社会学协会正式成立
为了调查社会,了解国情,提高认识能力,1990年10月26日晚,我院第一个社会学协会在教学楼204教室正式成立。会上,大家就协会的章程、活动范围与时间进行了协商。会议决定邀请晁秀棠为指导老师,拟开展理论讲座、实地调查、举办征文等活动。(黄红闯)
行政法学社成立
1990年10月30日晚,我院又一个学生社团——行政法系“行政法学社”召开了成立大会。该学社是以学习、研究行政法理论为主的学生学术性团体。
行政法学社是在今年3月份成立的“行政法理论学习小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着良好的基础和充分的准备。成立伊始,就有105人参加。学社下设理论部、实践部、秘书处三个机构。学社聘请了9位顾问、13位理事,聘请王周户老师作学社的常务理事。
在成立会上,行政法系系主任武步云教授、党总支书记冯光星、系副主任屠尚谦、杨小君等老师讲了话,他们强调学社在政治上要有正确的方向,在治学上要有严谨、求实、探索的精神,在活动形式上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其他与会老师也都介绍了他们从事理论研究的经验,提出他们对学社的希望和祝愿,最后,学社第一任社长石东坡同学在发言中说,希望学社的成立能够在我院形成一个研究行政法学理论的新局面。
参加成立大会的除被聘为顾问、理事的13位老师外,还有其他学社的4名代表以及行政法学社成员八十余人。(周少华)
我院“青年民法研究会”成立
1990年12月25日下午在院图书馆外宾接待室召开我院“青年民法研究会”成立大会。
会上,研究会理事长高在敏同志在致开幕词中说,成立青年民法研究会是为了让大家充分认识民法的功能、地位和作用。认真学习、研究民法,充分发挥民法的作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科研处副处长叶志标副研究员在讲话中说,青年民法研究会的成立对于活跃我院学术空气有重要的意义。青年民法研究会以我院青年教师、研究人员为主体,说明我院后继有人。
青年民法研究会还组织了典型案例讨论会。
法学系段秋关、寇志新、王如学、刘莉等几位副教授出席了成立会并讲了话。院法律服务中心、经济法学社、行政法学社、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西部法苑”编辑部也派代表列席了会议。大会还特邀了碑林区人民法院的审判员王武生同志参加了会议。(青年民法研究会)
我院摄影协会成立
抱着“以影会友,以影求知”的宗旨,在院各方的支持下,经党委学工部批准,西北政法学院摄影协会于1997年4月15日正式成立,院摄影协会广泛团结院内摄影爱好者,通过互相学习、交流和摄影活动,不断提高协会会员的艺术审美、技术技法。协会致力于视觉艺术形式,弘扬主旋律,宣传院内好人好事,对院内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协会成立后,组织会员以院十九届田径运动会及花卉主题进行了拍摄活动,会员作品展出后,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王贤)
《西部法苑》1999第1期(总第18期)卷首语
以高新科学技术为主要推动力的现代社会的加速发展,要求我们的思维与之同一步调,且须在许多领域超过之,这样才能保持这一发展的“加速度”。然而,传统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滞后性决定了我们实现这一转变的艰巨性。于是,痛苦、眼泪、愉悦、欢笑等人类情感的自然或不自然的流露正是我们代价和成果的体现,是人类为了或追于展示自己智慧的努力的体现。无论怎样,面对生存和发展,人类的“潜性”使我们永远处在积极的、无止境的探索之中。
人、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物共同组成的地球是一个偌大的“实验场”。政治革命、经济革命、思想文化革命等一系列实验,正是以人类为主导的一场伟大的、从整体意义上不可分割的实验的有机组成部分。或许,人类在这场实验中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地球的主人”这一概念。通过一系列实验,人类期望达到什么目的呢?没有人也不可能有人能完整地表迹出这一“目的”,但是,可以肯定地说,追求满足自身和谐、长足发展的社会秩序或社会机制是这一目的的主要构成。
在这场可按时段划分的伟大实验中,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实验,无论成功与否,带着因民族文化传统和地理作用等不同而形成的“特色”构成了这个多元、斑斓的世界。正是基于这种种多元,成功与失败,人类才为自身有意无意地积累了一大笔“财富”——经验和教训。有了他们,加之“趋利避害”的本能,人类在很久以前便掌控了一种享之不尽的探索工具:实证分析(附带实用主义)。实证分析,首先是面向过去、面向历史的,这在人类社会的早期表现尤为明显。随着人类的进化,加之日益复杂的社会机制自身的要求,其对象不仅仅限于过去,而且主动把对未来的、基于对过去实证演绎得到的“科学预测”纳入现实社会为之特设的实验室或实验区,通过对人为的催化过程中产生的现象进行分析,进而指导现实和未来。其实,历史的发展使人们对实证分析的对象从一个国家和地区逐渐扩张到整个世界。同步地,人类的视野进一步放宽,人类自身因素的更替步伐进一步加快。
在实证的基础上,我们对过去、现在乃至未来有了种种新认识,这种种认识经过“思想化”后,便成了指导我们行为的准则。而且,有时候,它们与现行机制是相悖的。当它们自然地趋同、反映未来时,便成了改变现实,改变现行机制的强大动因。这种“规律”在当今信息社会表现日益突出,勿庸言未来。在法律科学领域,立法数量的逐年递增正是这一规律的具体体现。
社会变革步伐的加快,使各种概念的冲突日趋激烈,其中有许多是我们一直认为“绝对”不会变的概念。而一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的相对固定化,使我们在这些冲突面前痛苦、迷惘甚至自我否定。尽管,辩证的观点或是实证的观点(两者任一即可)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概念,包括“人”本身,但是,政府、其他社会组织和人的自身缺陷在现实中却给了我们种种相反的指导。这种种指导的危害性在基本概念上更甚。尽管这种种指导在多数场合是非恶意的。或许,这种种指导以肯定“概念”相对为前提,但是,却远远没有预料到种种冲突来之如此迅捷,往往缺乏预期的准备,而这种准备越不充分,政府、其他社会组织和人受到的伤害越严重。这是人类面临的一大挑战,在迎接它之前,我们必须对之有深刻的认识:概念冲突是社会变革的动因,基本概念冲突是社会变革的基本动因,基本概念冲突的到来的时限相对长些,但是,任何概念都是相对的,包括“人”本身。
综上,我们面对的世界是多元的、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带着实证比较演绎分析的头脑,去冷静地把握未来,融入未来。故而,今之《西部法苑》,正是我们政法学子为迎接这一趋势所做的努力。“西部”,在美利坚合众国,是其民族精神的底蕴(底色)——(西部)拓荒史中形成的不曲不挠、团结奋进的拓荒精神;“西部”,在中国,是一片辽阔的、宝藏丰富、亟待开发的地域;并且我辈界临西部、面向西部,所从之业;取三者之意,故冠名《西部法苑》,以示我辈心志。
正如前文所述,地球是一个偌大的实验场,那么,《西部法范》理所当然地是一个小“实验场”。这个小实验场自1986年创建以来,在西北学界,甚至更广范围,独树一帜,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无论过去、现在或未来,多出经得起历史考验、启迪人们思维、科学指导人类行为、理性地创设、规范社会机制的法学、经济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精品,这始终是我们的希望和努力所在,是《西部法苑》的价值所在。(作者:贾宇,法律系主任、教授、博士。)
西北政法学院青年国际法学社成立
西北政法学院青年国际法学社成立大会于2001年11月9日在我院大会议室顺利召开。院党委副书记董小龙、党委宣传部部长王凯、法学四系副主任黄亚英、党总支副书记李燕、团总支书记刘璞、教师王浩、苏颖霞等以及院各学生社团代表30余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首先由法学四系党总支副书记李燕老师宣布西北政法学院青年国际法学社正式成立。在青年国际法学社秘书长乔军伟老师介绍了社团基本情况之后,院党委副书记董小龙老师、团委副书记刘光勇老师、黄亚英副主任以及王浩老师、苏颖霞老师等,就活跃课堂内外、加强学风建设、丰富学生活动、致力学术研究等问题发表了指导性意见,并对社团的发展予以热切关注和美好期望,鼓励青年国际法学社全体成员努力学习,以“求知、求实、求真”为宗旨,为活跃我院学术气氛,提高自身理论水平而不断努力。
西北政法学院青年国际法学社是法学四系团总支指导下的学术性学生社团,它以“求知、求实、求真”为宗旨,以活跃校园学术氛围,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为目标开展各项活动。由于该社团立足于学生学术研究的基本目的,其机构的设置和活动的安排在本院的各社团当中有着鲜明的特色。该社团采取大会制和轮值社长制,对社内重大问题进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同时,该学社追求学术自由和思想开放,力争将钻研学术氛围在校内外传播开来。该学社拟定其主要活动形式为学术讨论与讲座,其社刊《国际法探索》将融学术性、资料性和信息性于一体。青年国际法学社的建立,既体现了法学四系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也为我院学生社团活动添加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成立大会期间,青年国际法学社代表宣读了《青年国际法学社章程》,并且宣读了《致法学四系全体老师的一封信》。院内各学生社团代表也对青年国际法学社的成立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和美好的祝愿,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达到了高潮。会后,学生社团代表还向青年国际法学社赠送了礼物,所有的与会老师与青年国际法学社成员合影留念。
另悉在中国国际私法学会2001年年会期间,该社前期筹备委员会专程邀请著名国际法学家、国际法学会会长韩德培先生为该社及该社社刊题词,这又给该社的成立增添了一层浓郁的学术气氛。(青年国际法学社)
这些社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陶冶了学生高尚情操,也给学子们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在新时代背景下,校园里社团类型日趋多元,规模也不断扩大,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势态。各式各样的社团,使我们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充实、多姿多彩!
(供稿:校史馆)
上一篇:锡伯族与我校的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