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党的创新理论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
徐 鹏
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学习时指出,我们党能够在一百多年的奋斗史中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其他政治力量不能完成的艰巨历史任务,取得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理论,并能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反映一定时代特征的问题不仅是时代的声音,也是理论创新的的逻辑起点和动力源泉。源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不懈追求和永恒主题。
党的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源于问题,问题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彻底解决,解决问题的实践创新没有止境,与实践创新深度互动的理论创新因而也体现为没有止境的发展过程。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紧的是善于发现问题。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和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发现和认识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要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的宽广视角,聚焦新时代我国发展和我们党长期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全面把握,正视问题、直面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历史主动。纵观古今中外思想发展史,一切划时代的创新理论,都是立足特定时代、满足时代需要、科学解答时代问题的产物。用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理论,必须真实反映时代的声音,绝不能脱离所处的生动实践,必须不断与时俱进、及时科学总结实践经验,将其凝结为时代的思想精华。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有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国内外形势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实践要求,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全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关系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时代新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它关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重大时代新课题,直面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必须遵循的行动指南。
党的创新理论实践不是刻板说教和机械套用,而是以实事求是、守正创新为根本,真正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面对新时代提出的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当下,我们所面临时代课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要以解决问题为思维导向和工作导向,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聚焦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围绕“以学促干”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落实‘重实践’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指明了科学的路径。
一是坚持学思用贯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本身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实践的产物和活的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指导,就要求我们在深入学习思考创新理论的基础上,牢牢把握思想理论精髓要义,灵活运用到解决实践中复杂多变的具体问题上来,坚持把学习、思考和运用一体统筹、有机贯通。理论的生命力在于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没有思想认识上的高度统一,就没有实践中的高度自觉和统一行动。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要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就必须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党的创新理论。中国共产党作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之所以具有顽强的意志力、强大的战斗力和协调的行动力,根本原因是保持了统一的思想,通过思想建设这一强大武器,使得党内同志能够做到理论上的清醒,进而保证政治上的坚定和行动上的自觉。党的创新理论是在实践发展过程中持续深化并随之发展的开放过程,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及时跟进一步。这就要求我们在系统学习和灵活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过程中,要坚持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常学常新、学深悟透、学思践悟,并通过具体的实践检验理论的功效,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和认知自觉。
二是坚持知信行合一。党的创新理论是科学真实的时代写照,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也是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强大精神动力和信仰支撑。首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前提是情感认同,认知和践行的动力源泉是对科学真理的孜孜探寻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只有相信真理,才能发自内心的把真理的感召力、信念的意志力和实践的创造力统一起来,才能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其次,整体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体系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把“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创新思想的主要内容,同时要求准确把握“六个必须坚持”,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唯有如此才能更好领会这一思想的精髓要义,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把握好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做到真信笃行和知行合一,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领。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要以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器,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在党的创新理论实践中形成真理与信仰相统一的精神自觉。
三是坚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相统一。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终落脚点在于践行,在于把这一思想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这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是“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体现了我们党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统一的一贯要求,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的实践品格。善于发现问题是前提,只有先把问题搞清楚,才能为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奠定基础。因此,要以见微知著的眼光,聚焦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和全面把握。坚持问题导向必须精准分析问题,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纷繁复杂的关联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偶然因素中揭示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因此,在问题分析透彻后还要着力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用党的创新理论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本文系皇冠crown·(中国)官方网站2023年教育教学改革 研究项目“构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问题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XJYZ20233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皇冠crown·(中国)官方网站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