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2024年第一次集体学习暨全年工作务虚会

  • 2024年02月07日
  • 民商法学院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1月31日,民商法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2024年第一次集体学习暨全年工作务虚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交通大学肯尼亚留学生及校友代表的复信精神,科学谋划全年工作。

会议要求,要坚定履行新时代法学院职责使命,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法兼修、理实并重的高素质法治人才。要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推进学生“一站式”社区服务创新,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要深刻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内涵,开源节流,提高对外服务社会效益,完善创收等内控体系。要搭建皇冠crown·(中国)官方网站对外交流合作平台,提升学院国际化办学水平,主动服务学校国际交流工作大局。

班子成员总结回顾了2023年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短板,对2024年工作设定目标,以落实《民商法学院强院建设十三条措施》为契机,紧盯考核指标体系,对重点难点工作进行梳理,提出思路举措,从早谋划、从快部署、从细落实年度各项工作任务。要自觉遵守《民商法学院党委关于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措施》,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弘扬“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将主要精力放在抓工作上,执行好周工作台账制度、联系教研室月例会制度。此次会议既是务虚更是务实,达到了凝聚共识、统一思想的目的,为2024年学院工作开好头布好局奠定基础。

(供稿:民商法学院 撰稿:丁磊 审核:朱茂)

相关新闻

  • 关于做好2024年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项目选派工作的通知

    各单位:  根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留基委)《2024年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项目指南》(项目专栏https://www.csc.edu.cn/chuguo/s/2798),现就做好2024年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项目(以下简称高研访学项目)选派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责任感和端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专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具有学成回国为国家建设服务的事业心和使命感。  2.须为我校正式工作人员,原则上应主持或参与研究项目、课题,出国研修计划应紧密结合在研项目、课题及所在单位重点工作。曾享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回国后服务满两年可再次申请。  3.申请时应已获拟留学单位的正式邀请函。重点支持留学人员前往教育、科技发达国家的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实验室等机构。  4.高级研究学者聚焦选派科技领军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申请人应符合以下条件:(1)年龄不超过55周岁(1968年1月1日以后出生)。(2)在实际工作中取得突出业绩。其中,教学科研人员一般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学术影响力,能够组织带领团队开展高水平科研工作,并取得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优先支持“双一流”建设学科主要负责人、或国家级重点教学或科研项目主要负责人、或部级(含)以上教学或科研平台主要负责人、或部级(含)以上教学或科研奖励一等奖获得者等;行政管理人员一般应担任副司局级(含)以上行政职务,具有较高政策水平和管理能力。  5.访问学者聚焦选派优秀教学科研人才和管理人才,申请人应符合以下条件:(1)年龄不超过50周岁(1973年1月1日以后出生)。(2)申请人本科毕业后应有5年以上工作经历;硕士毕业后应有2年以上工作经历;对博士毕业的申请人无工作年限要求。(3)原则上应主持或参与研究项目、课题、所在单位重点工作。  6.博士后聚焦选派青年科研人才,申请人应符合以下条件: (1)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83年1月1日以后出生)。(2)须为应届博士毕业生(2023年7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期间毕业取得博士学位)、或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或在职青年科研人员。其中,应届博士毕业生派出前应确保获得博士学位;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应确保完成国外学业回国后方可出站。  7.外语水平应符合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外语条件及拟留学国家、留学单位的语言要求(详见https://www.csc.edu.cn/article/2801)。申请时外语水平未达到派出要求者,如所在单位重点推荐,亦可申请,但须提供可反映其外语水平的考试证明,如往年WSK/TOEFL/IELTS等考试成绩单。此类人员如通过评审被录取,须参加教育部指定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相关语种培训或自行报考WSK/TOEFL/IELTS等考试,达到外语条件后方可派出。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申请时外语水平合格者。  二、资助方式  资助内容为一次往返国际旅费和资助期限内的奖学金。奖学金是用于资助留学人员在外学习期间的基本学习生活费用,可用于支付生活费、注册费、医疗保险费、书籍资料费、板凳费、签证延长费等。奖学金资助标准及方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允许外方提供配套经费资助。  三、留学期限  高级研究学者的留学期限为3-6个月,访问学者的留学期限为3-12个月,博士后的留学期限为6-24个月。留学期限应根据拟留学单位的正式邀请信中列明的留学时间确定。个人申报的资助期限应不超过留学期限(一般与留学期限一致)。具体留学期限及资助期限在录取时确定,以录取文件为准。  四、申请材料  申请人根据项目要求准备材料(详见https://www.csc.edu.cn/article/2802)。纸质版按以下要求报送,电子版网报时根据页面提示准备。  1.有效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于一张A4纸上)  2.国外单位正式邀请信复印件(涵盖要求的各项内容)  3.外语水平证明复印件  4.职称证书、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5.获奖证书复印件(不超过5页)  6.外方合作者简历(外方提供、正式署名)  7.其他材料:(1)在研材料:申请人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及所在单位科研项目和课题研究等的相关证明材料。上传的在研证明为有关立项文件(限3页),或由学校科研部门出具或盖章确认的在研项目(课题)相关证明材料;(2)论文首页;(3)申请高级研究学者所需材料。  五、选派时间  1.网上报名: 2024年4月10-30日(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 2024年5月10-31日(博士后) 2.留基委录取结果公布: 2024年6月(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 2024年7月(博士后) 3.留学资格有效期:2025年12月31日前  六、申请办法  1.2024年4月1日前(博士后申请5月1日前),申请人准备申请材料。  2.2024年4月1-5日(博士后申请5月1-5日),申请人填写《皇冠crown·(中国)官方网站教职工公派留学申请表》(附件),连同申请材料复印件提交所在单位审查选拔,所在单位党政负责人填写意见并签字盖章,并经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后报送国际处。  3.2024年4月6-15日(博士后申请5月6-15日),国际处组织专家评审,评审通过的申请人,国际处予以校内公示,如无异议,提交学校审定。  4.2024年4月16-25日(博士后申请5月16-25日),国际处指导申请人登录国家公派留学管理信息平台(https://sa.csc.edu.cn/student)进行网上报名,申请人按照要求填写网报申请表并扫描上传申请材料。  5.2024年4月26-30日(博士后申请5月26-31日),申请人将网报后形成的《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出国留学申请表》、《单位推荐意见表》等材料提交国际处。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梦琳  联系电话:029-88182510;18729903005  电子邮箱:oiec_nwupl@163.com  办公地点:长安校区校务楼B座417室  附件:皇冠crown·(中国)官方网站教职工公派留学申请表.doc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2024年2月6日

    2024-02-07
  • 民商法学院开展春节慰问活动

    临近春节,1月27日,党委书记朱茂,院长程淑娟,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上官亚敏代表学院走访慰问国家级人才项目获得者及退休教职工,向他们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 走访慰问中,学院代表与各位老师及家属亲切交谈、悉心听取需求,对各位老师长期以来对学院事业发展关心与支持表示了衷心感谢,详细询问了健康状况和生活情况,叮嘱要保重身体、健康生活。向各位老师报告了一年来学院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就今后学院事业发展与教师们进行了深入交流,诚邀各位教师继续关心、支持、参与学院各项工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学院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各位老师及家属对学院一直以来的关心表示感谢,对学院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表示将持续关注学院发展,离岗不离心,发挥自身优势,为学院工作贡献自身力量。 (来源:民商法学院 撰稿:许原 审核:朱茂)

    2024-02-07
  • 我校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辅导员来沅晖作品《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荣获“全省优秀理论宣讲微视频”

    近日,中共陕西省委理论讲师团印发《关于表扬2023年全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个人和优秀理论宣讲报告、微视频的通知》,我校经济法学院辅导员来沅晖的作品《弘扬延安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荣获“全省优秀理论宣讲微视频”。 微视频以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率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革命圣地延安为导入,全面阐述了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历史作用和时代意义。作品形式新颖、紧贴实际、直观生动,通过追寻延安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探索中国精神的文化底色和未来走向,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不断增强前行的勇气和信心,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社会主义法治人才。 近年来,我校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围绕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总目标,遵循新媒体传播规律,创新宣讲形式,持续深入开展理论宣讲,努力增强宣讲效果,对于引领青年学子从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创新理论中挖掘智慧、汲取养分、鼓舞斗志、振奋精神、淬炼灵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供稿: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撰稿:来沅晖 审核:李建梅)

    2024-02-07